每個人一生辛苦累積的資產,都希望能留給後代。然而,資產傳承並非專屬於高資產族群,一般民眾也可以透過壽險來達到傳承的目的,並享有其獨特的功能性,例如:合法節稅、隱私性、破除特留份、資產保全、以及壽險的槓桿特性,達到更好的傳承效果。
壽險傳承的獨特功能
1.合法節稅與隱私性
透過壽險保單進行資產傳承,不僅可以有效避開高額遺產稅,還能保護家族資產的隱私。根據保險法第112條規定,保險金額約定於被保險人死亡時給付於其所指定之受益人者,其金額不得作為被保險人之遺產。只需支付少量的保費,即可換取高額的保險保障,達到資產保全與增值的效果。
2.破除特留份與資產保全
壽險的指定受益人功能,讓資產分配更加靈活和自主,能夠有效避免遺產分配中的糾紛,特別是在子女之間的資產爭議方面。指定受益人可以確保資產按照父母的意願分配,減少因遺囑或法律繼承而可能產生的矛盾。
3.高槓桿特性
壽險具有高槓桿的保障效果,以相對少量的保費換取高額的保險金。這種特性使其成為資產傳承的理想工具,特別是在需要預留稅源的情況下。例如,一位65歲的父母可以投保高倍數增額壽險,繳納少量的保費,即可換取高額的身故保險金,這筆保險金既可用來繳納遺產稅,又能確保資產順利傳承給子女。
壽險傳承的具體方式
常見的壽險保單傳承方式有「生前贈與」和「身故後傳承」。
1.生前贈與
有一定財力的人大多會將部分資產在生前分年贈與給子女,以減少遺產總額,降低被課遺產稅的機會。透過壽險保單來贈與,即是要保人和受益人皆設定為子女,被保險人為父母,並由父母繳交保費。這樣,保單滿期後即可為子女累積保單價值準備金,若父母身故,子女亦可領取身故保險金。然而,需注意的是,父母代替子女繳交保費屬贈與行為,若超過贈與稅每年244萬台幣的免稅額上限,仍會被課稅。如果您身為父或母,可每年運用244萬元的免稅額,以自己名義贈與現金給子女後,子女即可運用受贈之資金以自己名義投資、置產,此時,現金孳息及投資收益即歸屬子女所有(此部分不算是父母的贈與)。
2.身故後傳承
對於不希望過早將資產轉移給子女,且希望保留控制權的父母,可以選擇投保高倍數增額壽險。要保人和被保險人均設定為父母,受益人為子女,以身故保險金的方式傳承資產。這種方式能夠確保資產不會全部納入遺產總額,有效減少遺產稅負擔。
案例分析
以一位老年父親老寓為例,他擁有多棟價值數億元的房產,擔心未來子女繼承時無法支付高額遺產稅。老寓可以考慮以3,000萬元的現金投保一次繳費型的壽險。當老寓80歲身故時,子女將可領取高達1億元的身故保險金,這筆保險金可用來繳納遺產稅,並安心繼承房產,實現老寓傳承資產的心願。
總結
財富傳承是許多家庭關注的重要議題。透過壽險進行資產傳承,不僅具有合法節稅、隱私保護、資產保全等多重優勢,還能有效放大傳承效果,確保家庭財富順利傳承給下一代。每位有傳承需求的家庭,都應及早尋求專業保險規劃師的建議,制定全面的資產傳承計劃,確保一生辛苦積累的財富能夠妥善傳承,讓後代子孫享有更美好的未來。
參考資料
● 經濟日報-專家教你保/善用壽險傳承資產 有眉角
● 現代保險雜誌社
